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主页 > 飞行员法律服务中心 > 揭秘.历史 > 揭秘.档案 > 正文

寻找牟敦康:血战大和岛时神秘失踪的米格-15

 

 

 

2011-12-21 17:30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佚名 阅读: 次 我要投稿

  在大和岛空战中失踪的米格-15飞行员牟敦康,以往战史多数都未将其牺牲事迹列入“大和岛空战”内容。(资料图)

  2011年11月30日,牟敦康烈士为国捐躯60周年纪念暨《寻找牟敦康》首发式在京举行。

  我国首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将军的夫人翟云英来了。

  原兰州军区空军司令员徐登昆等100多名空军老领导、老同志来了。

  他们是为牟敦康而来,也是为那些在大和岛战役中牺牲的英雄而来。

  60年前,刚刚组建两年的中国人民空军开赴朝鲜战场,他们的对手是号称世界第一的美国空军。

  1951年11月30日的轰炸大和岛战役,是中国军史上第一次陆空协同作战,年轻的中国空军完成了上级交给他们的任务。在大和岛战役中,牟敦康等19名飞行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60年过去了,轰炸大和岛一役,已经没有多少人知晓,但那些为国捐躯的空军勇士们,应被我们永远铭记。

  首战告捷

  1951年11月6日,沈阳于洪屯机场。

  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第8师22团2大队大队长韩明阳率领9架杜-2轰炸机,早早停在跑道上,做好战斗准备。14时35分,三发绿色信号弹腾空而起,9架轰炸机渐次飞上蓝天,朝着中朝边境的大和岛飞去。

  就在前一天夜里,志愿军50军149师在夜幕的掩护下,一举攻占了大和岛附近的椴岛。为了配合地面部队登岛作战,巩固胜利成果,空军决定轰炸设在大和岛大和洞村的敌军指挥所。

  这可是人民空军自1949年11月11日成立以来,第一次执行轰炸任务。带队的韩明阳不敢怠慢。头一天晚上,他就把飞行员召集起来,几十个人围成一圈,跪在一张大比例尺地图上数等高线的走向,辨认大和岛的地形、地物。

  11月6日14时35分,9架轰炸机按预定计划腾空而起,在空中编成了“品”字形编队,沿着奉集堡、凤城机场、安东(今丹东)江桥,一路向大和岛方向飞去。

  6分钟后,给杜-2轰炸机做直接掩护的空2师4团16架拉-11歼击机,准时从凤城机场起飞。35分钟后,韩明阳他们在预定的集合地点,跟拉-11歼击机会合了。15时21分,空3师7团的24架米格-15歼击机也从浪头机场起飞。由于米格-15飞机的飞行高度远远高于杜-2和拉-11,所以他们担任的任务是在7000米高空间接掩护轰炸机。执行这次掩护任务的飞行员中,就有时任空3师7团三大队大队长的牟敦康。

  行动按照预定计划,环环相扣,分秒不差。15时38分,9架杜-2轰炸机、16架拉-11歼击机和24架米格-15歼击机组成的混合编队来到大和岛上空。

  距离大和岛还有33公里,韩明阳一眼看到了目标――一个狭长的岛屿,中部稍凹,上面立着一座白色的小楼。此时,他听到身边的领航主任柳元功向地面指挥所呼叫:“离大和岛只有5分钟的航程了。‘灯塔’、‘灯塔’,我是‘英雄一号’,请允许我按计划执行任务。”

  “‘英雄一号’,我是‘灯塔’,可以执行任务。”

  听到地面指挥所的命令,韩明阳迅速把机头对准目标。第一次执行轰炸任务的韩明阳激发了陆军作战时的豪情,高呼道:“为中、朝人民报仇,同志们,冲啊!”

  一声令下,9架轰炸机携带的72枚100公斤杀伤爆破弹和9枚100公斤重的燃烧弹,向着目标倾泻而下。

  投弹后,韩明阳转过机头,看到大和岛完全笼罩在冲天的浓烟中,岸边的两艘登陆舰艇也被炸开了花。正看得出神,韩明阳右肩膀上突然挨了一巴掌,他回头一瞧,领航主任柳元功向他边挑大拇指便喊:“好――哇!”

  毫无防备的敌人,只用高射炮做了些微弱的抵抗,而远在韩国境内机场的美国F-86歼击机,此时也是莫可奈何。

  此时,担任高空掩护的牟敦康、刘玉堤等人,飞到杜-2轰炸机上方,潇洒地抖了抖翅膀,向浪头机场方向飞去。其他飞机也都各自归了队。志愿军空军的第一次轰炸任务,完成得干净漂亮。

  后来战报上记载,这次突袭共投弹81枚,命中72枚,轰炸命中率90%,摧毁目标区房屋45幢,占原有房屋的88%。炸死、炸伤敌少将、作战科长和海军情报队长等在内共60余人,炸毁敌粮食20吨,各种弹药15万发,木船2只。

  首战告捷,年轻的中国空军完胜。不过,这只是轰炸大和岛战役的序幕,任务还远远没有结束。

轰炸大和岛行动中,参加米-15护航机队的刘玉堤。(资料图)

  初生牛犊

  也难怪美国人不敢相信。那时,刚刚成立一年多的中国空军与号称世界第一的美国空军比起来,绝对是初生牛犊。

  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刘玉堤将军当时正是空3师7团一大队大队长。说起当年中国空军与美国空军的差距,刘将军笑着说:“人家是飞过好几千小时的老飞行员,有的参加过二战,还有很多是王牌。我们那时候刚组建,我和牟敦康这样东北老航校出来的,就算老资格了,那也才飞过几百小时,好多刚招进来的学生兵,只飞过不到一百小时。”

  刘玉堤所说的几百小时飞行时间是指螺旋桨小飞机而言。对于战斗中驾驶的米格-15喷气式飞机,他们只飞了十几个小时。刘将军至今还记得,他第一次看到喷气式飞机的情景:“我第一次看见米格-15很新鲜,一边一个大窟窿。我说,没有螺旋桨,那怎么飞呀!”

  经过苏联教员讲解,他才知道,这叫喷气式飞机,是当时最先进的机种。上了飞机后,刘玉堤更感到它与螺旋桨飞机有很大不同:“速度快,推力大,但是不太灵活,开起来有点儿‘肉’。”

  轰炸机飞行员,经验就更加有限了。曾担任空8师24团领航员的吴清江在开赴朝鲜之前是上海一所中学的高二学生。领航员主要负责投弹。在上战场之前,他仅仅投过8次弹,飞行时间也就20多个小时。

  虽然飞行员们的训练还很不够,但前方战事却不等人。1950年10月志愿军入朝后,苏联才同意派出16个团的喷气式飞机,对中国志愿军进行空中掩护。斯大林虽然勉强同意派出空军,但对苏联空军做出了诸般限制。原空4师师长方子翼将军曾回忆说,苏联方面不允许飞行员越过三八线,甚至不允许苏联飞行员在飞行中讲俄语。这些稀奇古怪的规定,当然是怕美国人发现苏联空军参战。但这般缚手缚脚,显然不能有效支援我地面部队。

  此时,初生牛犊的中国飞行员们无不摩拳擦掌,恨不得马上飞上蓝天,参加战斗。为了能让中国空军早日加入战斗,中方提出这样一个模式:每次战斗,苏军出动8架飞机,中方出动4架。苏联飞机一前一后夹着中国飞机飞。可是飞了几次,中国飞行员发现不行。“遇到敌机人家一加油门儿跑了,咱们飞机跟不上。结果上去几次,也没遇见敌机,也没跟上友机,谁也没看见就回来了。”刘玉堤对记者说。

  年轻的中国飞行员们觉得有劲儿使不上,纷纷要求单飞。在方子翼的争取下,1951年初中国空军开始零星自己执行任务。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中国飞行员一出手就打下一架美国飞机。1951年1月,空4师28大队大队长李汉,在清川江上空一举击落了一架美国空军战斗机。消息传来,全军沸腾。

  此时,尚未上战场的空3师的小伙子们,更是跃跃欲试。刘玉堤记得,开大会的时候刘亚楼司令使激将法说:“你们有没有这个胆量,打下美国飞机?”会餐时,年轻气盛的刘玉堤来到刘亚楼桌前说:“刘司令你放心,我们一定能打下美国飞机来。”果然,上战场没多久,刘玉堤和牟敦康就打下好几架美国飞机。

参加轰炸大和岛行动的高月明机组(资料图)

  轰炸目标临时有变

  经过紧张的战斗准备,志愿军第50军决定于11月30日夜间攻占大、小和岛。当天下午,空军将再一次轰炸大和岛,为陆军登岛作战清除障碍。这次执行轰炸任务的是上一次没出征的空8师24团一大队,吴清江正是一大队的领航员。

  其实,在前一天夜间,空10师28团夜航大队的10架杜-2轰炸机曾飞临大和岛上空,打算趁夜色轰炸敌人停泊在大和岛附近海域的舰艇。可不凑巧的是,当夜航大队飞临大和岛上空时,发现白天还停泊在此处的美国军舰,此时已经撤离了。考虑到我空军夜间作战经验不足,上级立即命令夜航大队返航。

  对大和岛的第二次轰炸没有成功,这让准备出征的空8师24团一大队的年轻人,更加摩拳擦掌。吴清江记得,飞行员出征之前要做两件事,一是改善伙食,第二就是照相。“5个人坐一排,中间隔开一点。用侦察科的大照相机咔嚓一照,然后再裁开。”吴清江他们心里明白,这照的是烈士相。上天作战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照烈士相也是为了备不时之需。不过,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们并不在意。一想到能上天执行任务,他们非常兴奋。“终于能飞上蓝天,为国效力了嘛!”吴清江说,他们这些学生兵心里憋着一股劲,想上天露一手,让老兵们看看,他们虽然没打过仗,但也同样勇敢。

  11月30日的任务预定时间是14时20分,与上次一样。据说选择这个时间别有深意。每天15时左右,敌歼击机大机群在朝鲜北部的活动基本结束,陆续返航。随后黄昏临近,敌机通常不再出动。此时,正好是乘虚而入,出其不备的绝佳时机。

  同样的任务,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机型,同样的空中配合,这次轰炸大和岛的计划与11月6日如出一辙。不同的是这次出征,却没有上次那样低调。第一次轰炸任务下达时,只有大队长韩明阳机组的4个人在场,再由韩明阳向执行任务的另外32人传达。就连一大队的吴清江也是在轰炸大和岛胜利之后,才从出征的战友口中得知的。

  而这次轰炸大和岛,早在三天前机场的大喇叭里就开始宣传鼓劲了。红旗、横幅、锣鼓喧天。吴清江记得,为了鼓舞士气,政治部主任还做了好几首打油诗。“就连于洪屯机场周围的老百姓们都知道,我们又要去教训美国人了。”吴清江说。

  虽然于洪屯机场远在沈阳,但这样高调的宣传,很容易让无孔不入的美国情报机关探听到消息。

  就在起飞前,指挥部得到信息,敌人的指挥所设在大和岛的灯塔内。轰炸目标临时从原定的大和岛改为岛上不到20平方米的灯塔。目标缩小,编队也要做相应的改变。于是,9架杜-2轰炸机从原定的“品”字形编队,改为三个中队前中后排开的纵队跟进编队。吴清江向记者解释说:“这种编队可以由每个中队长机自行瞄准轰炸目标,这样就能瞄准三次。轰炸目标小了,瞄准次数多一点,命中率也就高一点。”

  轰炸目标变了,轰炸机的编队跟着改变,本来无可厚非,但是指挥所却没有把这个变化通知给远在凤城机场和浪头机场担任护航任务的拉-11歼击机和米格-15喷气式飞机编队。

  这,也就给后面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志愿军空军的杜-2轰炸机群(资料图)

  早飞的4分钟

  在谈到第三次轰炸大和岛战役时,曾经参加战斗的飞行员们都屡屡提到,杜-2轰炸机提前的4分钟。

  预定起飞时间是14时20分,但心急的塔台指挥员提前30秒就打响了信号弹。信号就是命令,早已等待在跑道上的轰炸机闻声次第起飞。

  吴清江告诉记者,飞机编队由“品”字形改为纵队跟进后,先起飞的飞机不用在空中大转弯等后面的飞机,集合时间缩短了。就这样,当9架杜-2轰炸机在空中编好队时,比原定时间早了4分钟。当编队飞过奉集堡时,三个中队的领航员都发现比原定时间提前了。

  此时,大队长高月明下令减速,想通过这种办法消解掉提前的4分钟。可杜-2轰炸机在空中的速度是每小时360公里,最小时速也不能低于每小时300公里,再慢飞机就要往下掉了。吴清江说,更不巧的是我国东北处于西风带,飞机往大和岛方向飞正好是顺风。轰炸机的时速虽然勉强降下来60公里,可风速也有四五十公里,这样里外里一折,轰炸机编队还是快了4分钟。

  正在凤城机场等待起飞的拉-11飞行员王天保,并不知道轰炸机提前的情况。此时,他正在飞机的座舱里做着起飞前的最后准备。为了怕作战时不灵活,王天保脱下线手套放在一边;跑道上灰尘大,他把座舱的玻璃一一擦干净;然后又把三门炮都上了膛。“按要求应该是到了海上炮再上膛,但那时我们的炮不是按电钮上膛,而是手动上膛,三门炮要拉三下,时间虽然不长,但我怕真遇上敌机耽误事,就事先准备好了。”那次是王天保第一次上战场,时隔60年,当时的情景他仍历历在目。

  就在王天保和战友们正在等待起飞时,轰炸机编队已经提前从他们头上呼啸而过了。到了集合地点,拉-11歼击机并没有与本应迎头飞来的杜-2轰炸机碰面。不明就里的王天保赶紧向附近空域搜寻。突然,他看到远处太阳下面有几个小黑点,连忙喊:“发现了,在我们右边,已经过去了!跟我来!”

  王天保对记者说:“发现他们后,我眼睛一直盯着不放,生怕一放开就丢了。”王天保说,他们就这样一直盯着,一直追,等追上轰炸机编队后都到海边了。

  不管怎么说,拉-11歼击机总算在轰炸机到达大和岛上方时追上了,但负责高空掩护的米格-15却没有那么幸运。

  那天仍是刘玉堤和牟敦康所在的空3师7团执行掩护任务。原计划,米格-15应在15时4分从安东(今丹东)浪头机场起飞,15时20分到达大和岛东北25公里处的申弥岛上空,进行高空掩护。可是整个儿行动从一开始便早了4分钟,正在休息室等待出发命令的牟敦康和刘玉堤浑然不知。

  60年后,当刘玉堤将军向记者回忆那天情景时记忆犹新。他是最后一个跟牟敦康说话的人。刘玉堤说:“机场旁有一个休息室是木头房子,里面是大通铺。冬天很冷,战斗前飞行员都在那儿休息。那天下午,我跟牟敦康正在休息室里聊天。当时我已经结婚了,牟敦康嘱咐我说:你都打下来那么多飞机了,别再莽莽撞撞的,大嫂都怀孕了。我说,不行,还得打……”

  俩人正聊着,忽然听到警报响了,所有人都飞也似的往停机坪跑。休息室距离停机坪有一百五六十米,刘玉堤记得,牟敦康跑着跑着就吐了。刘玉堤说:“小牟,你能行吗?不行就别去了。”牟敦康干脆地答道:“行,走吧!”刘玉堤感慨道:“牟敦康一直胃不好,那天他之所以会牺牲,跟身体状况有很大关系。”

  此时,刘玉堤发现排列整齐的轰炸机编队,已从他们头上呼啸而过。其实,这时候还没有到预定起飞的时间。为什么轰炸机会提前到达?当时刘玉堤顾不上多想,他们所能做的只有赶快起飞。刘玉堤回忆,当时他们也顾不上集合,谁先起飞谁就先向大和岛方向追去。

  对于飞机而言,提前4分钟不是个小误差。纵使米格-15的时速是杜-2轰炸机的一倍多,要想在预定时间内追上它,也绝非易事。后来,当刘玉堤、牟敦康等人驾着飞机赶到大和岛上空时,发现已经打起来了。

中国空军使用的拉-11战斗机(资料图)

  空中搏杀

  如今回忆起来,许多参与过第三次轰炸大和岛一役的老人们,都用壮烈来形容战斗场面。空战的时间很短,短兵相接只几分钟时间,仗已经打完了。60年,可以让许多片段随风消逝,但对于那一仗,当年的参与者们却无法忘怀。对于他们许多人而言,那是平生第一次参战,也是第一次经历生离死别。

  15时7分,轰炸机编队比原计划提前4分钟来到了目标空域――大和岛上空。此时,匆匆赶来的拉-11歼击机编队刚刚赶到,米格-15喷气式飞机还在后面奋力追赶。

  负责带队指挥的空8师24团一大队大队长高月明后来回忆,我们的机群刚到海上没多远,4架美军飞机就超低空从轰炸机编队下方而来。高月明记得,海面上湿度很大,飞机的燃油烧得不充分,冒着浓烟。当时,大家并没有意识到那是敌机。

  吴清江告诉记者,当他们飞过浪头机场时,看见米格-15飞机正一架一架地起飞,所以当有飞机从低空过来,他们都下意识地认为那是刚刚追赶上来的米格-15。可立刻高月明就发现那是敌机。低空而来的飞机突然来了个急上升,飞到1500米高空时,闪出一道红光。敌机向我们射击了!高月明一下子醒悟过来,立即向指挥所报告:“发现敌机!”

  高月明曾回忆,开始指挥所不太相信,回答说:“是我们的飞机吧?不要搞错了!”

  就在此时,负责直接掩护的拉-11歼击机飞行员王天保也发现了敌机:“就在我们左前方,一片白花花的飞机。”只一眼,王天保就看见四五架飞机。当时,王天保驾驶的拉-11伴随在轰炸机旁边,他看到敌机拉上去,又一下子俯冲下来。就在一瞬间,敌机开火了。

  60年后,吴清江一边画图一边向记者讲解,杜-2轰炸机的性能和机组人员各自的分工。一架杜-2轰炸机中有四名机组成员,坐在前舱的是飞行员和负责投弹的领航员,坐在后舱的是通讯员和射击员。吴清江告诉记者,那时候轰炸机只有飞行员有一门炮,射击员只能靠机关枪还击。

  轰炸机只能轰炸,不能像歼击机那样可以主动进攻,所以在没有歼击机掩护的情况下,轰炸机深入敌后是非常危险的。即便是在二战期间,轰炸机的坠毁率在各机种中也是最高的。

  在执行任务时,通讯员和射击员负责飞机后面的安全,飞行员负责前面的安全,而领航员则要专心瞄准目标,不能心有旁骛。

  吴清江记得,遇到敌机时他正在用瞄准具瞄准大和岛上的灯塔,当他打开弹舱时,看到右僚机左边发动机已经着火了,右边发动机也在冒烟。“坐在右僚机后舱的射击员王登龙正准备跳伞,身子已经探出机舱一半了。”吴清江说。此时,美国的F-86歼击机在轰炸机编队中上下穿梭,距离近得仿佛可以伸手碰到。吴清江至今还记得F-86翅膀上两道黄色的横杠。

  战斗已经打响,大队长高月明让通讯员用无线电告诉大家:一定要保持队形,千万不要让敌人冲散了。当时轰炸机的瞄准器还很落后。飞机不能随便更改航线,否则领航员便无法找到正确的投弹点。因此轰炸机编队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也要尽量保持编队。吴清江说,他们有个战友后来在美国看到一位当时参战的美国飞行员的回忆录中写道:中国的轰炸机编队像“抱鸡婆”一样,越打越紧。这无疑是对年轻的中国空军的褒扬。

  敌人疯狂地穿来穿去,负责掩护的拉-11也遭到了猛烈攻击。王天保被7架敌机包围了。第一次轰炸大和岛没有遇到敌机,出征前领导跟王天保他们说,第一次敌人吃了亏,这次很可能要拦截,你们要做好准备。于是,王天保他们出征前专门研究了一番如何用拉-11打F-86,没想到这回真派上了用场。

  王天保向记者解释说,要论性能螺旋桨飞机没法跟喷气式飞机比,拉-11的时速只有700公里,而F-86时速有1000多公里。

  “可拉-11灵活,我们做一个标准转弯只需要21秒,比喷气式飞机快。所以我就很快地转过来,对着前面的飞机打。”王天保说。

  王天保在天上转,瞅准机会就嗒嗒嗒开炮,开完炮他一翻身就跑开了。身后的F-86也跟着王天保转,可没有他转得快,没办法瞄准。这样打行不行?王天保当时心里也没底,于是他把心一横,索性打得狠一点。“嗒嗒嗒――”三四十发炮弹打出去了。一架F-86被击落了。

  一方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F-86喷气式战斗机,另一方是老式的活塞式螺旋桨飞机;一方是飞过几千小时参加过二战的飞行员,另一方是刚出飞行学校大门,第一次上战场的毛头小伙子。王天保成为中国第一位用螺旋桨飞机打下喷气式飞机的飞行员,他的名字被永远记录在中国空战史上。

  在猛烈的炮火下,轰炸机编队一直保持着队形向目标空域靠近。高月明发现第三中队左右僚机宋凤声机组和梁志坚机组都已经被击中。第三中队长机的座舱也已经被打碎,通讯员头部负伤满脸是血。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这架轰炸机居然用机关枪打掉了一架敌机。

  “咱们训练飞行员用的飞机都是日本人留下的破飞机,一架飞机上最多有100多个补丁;咱们飞行员训练不到一百个小时就上战场了,但是照打胜仗,照样能打下美国飞机。靠什么?就是勇敢!”提起中国空军的英勇无畏,年近九旬的原兰州军区司令员徐登昆激动万分。

  距离目标上空还有两三分钟时,毕武斌驾驶的右僚机被击中了。高月明在无线电中反复呼叫毕武斌机组,命令他们跳伞,却始终没有得到答复。毕武斌驾驶着熊熊燃烧的飞机,依然紧跟编队。渐渐地右僚机开始下滑,在失去控制前9枚炸弹同时投下。吴清江对记者说:“那不是正常投弹,而是在投弹装置被打坏后手动操作的。估计机组成员当时已经身负重伤。”

  随后飞机开始下落,但没有一个人跳伞,飞机摇摇晃晃地朝大和岛方向撞去。遗憾的是由于距离太远,它们在距离大和岛两三千米处坠海。机上毕武斌、李祥华、周先余、何国基4名战士光荣牺牲。后来,空军司令刘亚楼把这个英雄的机组命名为“空中董存瑞”。

  当刘玉堤和牟敦康等人驾驶着米格-15歼击机赶到时,双方激战正酣。刘玉堤清楚地记得,他从高空往下看,发现我方好几架飞机都已经着了火。心急如焚的刘玉堤一下子从高空俯冲下来,对准一架敌机就开火了。一开炮他才发现,由于起飞匆忙机务人员还没来得及给他打开瞄准镜。“其实,没打开瞄准镜也能打着,但前面就是我们自己的飞机,我怕误伤,就没猛开火。”至今,刘将军回忆起来仍扼腕叹息。一击不中,F-86向下一拉飞走了。

  看到轰炸机已遭重创,劲敌米格-15又已经赶到,敌机也不恋战,向着韩国方向飞走了。此时,9架轰炸机只剩5架,他们依然保持着队形来到大和岛上空。一声令下,炸弹倾泻而下,落在了大和岛上。大和岛上火光冲天,浓烟四起。

  当完成任务返回机场后,刘玉堤发现出征的24架米格-15回来了23架,唯独不见牟敦康的踪影。刘玉堤问牟敦康的僚机严忠祥:“你的长机呢?”严忠祥回答说,牟大队长看到敌机打掉了我们一架拉-11,他追下去,后来就失去联系了。

  后来,严忠祥在给牟敦康的父亲牟宜之的信中写道:

  牟大队长见我们空中友邻部队,正遭敌机攻击,即奋不顾身前去扑救,我跟着他攻击三次,即失掉了联系。后来,我用无线电大声喊他,但始终没听到回音。

  尽管谁都没有看到牟敦康牺牲的一幕,但大家推测,他可能是在俯冲追击敌机时,没有拉起来,冲入了海中。刘玉堤对记者说:“我们飞到轰炸机上方,眼看着自己的飞机着火往下掉,你想他能不急吗?”

  按照性能说,F-86和米格-15各有千秋,F-86低空性能好,而米格-15则高空性能优越,低空性能一般。这也是造成牟敦康最后没有拉起来的原因之一。

  大和岛一役,轰炸机、拉-11和米格-15编队共有19名战士牺牲。

  吴清江记得,当他们回到基地时,热腾腾的庆功宴已经摆满了桌子。桌上摆着36个人的碗筷,可此时他们只回来了20个(当时还不知道有一人跳伞成功)。看着桌子上那些空着的碗筷,谁也吃不下去。后来团里领导宽慰大家说:“大家先吃饭,现在我们还在呼叫。”但大家都知道,那些战友们是永远也不可能回来了……

  是夜,志愿军50军登岛成功,一举拿下了大和岛、小和岛,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

志愿军空军的米格-15机群(资料图)

  他们从未远去

  今年11月30日,牟广丰策划了许久的“牟敦康为国捐躯60周年暨《寻找牟敦康》首发仪式”如期举行。那天的活动场面很大,很多人都说,很久没看到这么多空军的老同志聚齐儿了。牟广丰觉得总算完成了一桩心愿。

  1955年牟广丰出生时,二哥牟敦康已经牺牲4年了。虽然从未与这位兄长谋过面,但牟敦康一直是他心目中的英雄。甚至小时候有人说他跟二哥牟敦康长得像,也让他感到非常自豪。“我们家有一张我二哥的相片,非常英武,非常帅。”牟广丰说。

  牟广丰产生为二哥出书、举行一个纪念活动的想法缘自2010年――朝鲜战争60周年。2010年牟广丰去丹东出差,专程去了一趟位于丹东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在空军馆的烈士墙上,牟广丰找到了牟敦康和在轰炸大和岛战役中牺牲的烈士们的名字。关于这些烈士的其他资料,纪念馆一无所知。纪念馆的工作人员问牟广丰,是否还保存着牟敦康的遗物?牟广丰想起姐姐牟敦珂过世前,特意交给他的一个小木盒,里面装的正是二哥牟敦康留下的书信和遗物。十几年了,牟广丰一直珍藏着小木匣,却始终没有勇气打开翻看。直到纪念馆的工作人员提起,他才感到应该为哥哥做点什么。

  翻看哥哥留下的日记和书信,那个远去60年的年轻飞行员,似乎便站在眼前。他聪明,好强,而又不善言辞。在接下来的一年中,牟广丰访老将军,查资料,请作家朋友为哥哥写传记,甚至远赴日本找到当年在东北老航校教过牟敦康飞行的日本教官。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精力?牟广丰对记者说:“我不想让他被历史埋没。为国家捐躯的人,无论如何都应该被记住。”

  在牟敦康留下的书信中,有几封信是一位署名为“真”的东北女大学生写的。信的内容虽然很含蓄,但能看出其中的爱慕之情。这位“真姑娘”在哪儿?她过得好吗?她跟牟敦康有过怎样的爱情呢?牟广丰一直想找到“真”,问问她和牟敦康的故事。就在纪念牟敦康牺牲60周年活动前夕,牟广丰辗转找到了“真”。

  当年的清纯少女,如今已是八十开外的垂垂老者。当老人听到“牟敦康”三个字时,眼睛一亮:“他在哪儿?”60年过去了,她竟还不知道恋人早已牺牲。牟广丰的出现唤起了老人尘封多年的心事。她甚至说,跟牟敦康在一起的日子虽然短暂,却是此生最快乐的记忆。

  牟广丰回到北京后,几乎天天能接到老人询问活动进展的电话。“她说,现在每天都得靠吃安眠药才能入睡。”牟广丰甚至有点后悔打破了老人平静的生活。其实,在她心中牟敦康从未远去。

  像牟广丰一样无法释怀的还有吴清江和他的战友们。打仗总有伤亡,年轻时不觉得,年纪越大感触却越深。吴清江说,每年战友聚会,他们都会谈起在那一役中牺牲的战友。经常面露笑容,活泼好动的上海学生兵澹台国钧;好冲动、红脸的江西小老表何冲;年纪最小、经常微笑不爱做声的李祥华……虽然已过去60年,但在老战友们心中,他们从未远去。

  许多年前,吴清江曾听说,有战友的遗体漂到丹东,被渔民打捞起来。这些战友葬在哪儿了?2009年吴清江和战友李清扬相约来到丹东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他们拿出烈士名单请工作人员帮忙寻找,却一无所获。尔后,他们又来到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在烈士墙上他们找到了牺牲战友的名字,但令人遗憾的是其中一大半名字都写错了。

  吴清江心里不是滋味。他觉得为国捐躯的人应该被记住。回来后,他向当地民政部门反映,希望能把名字改过来。辽宁省民政部门得知此事后很重视。不久,吴清江就从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方面得知,烈士们的名字已经全部改过来了。更令吴清江感到欣慰的是,由于烈士们已葬身海底,辽宁省民政厅决定在丹东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专门为在轰炸大和岛一役中牺牲的烈士立一块碑。吴清江说,明年开春他还要约上老战友去看他们。

  而牟广丰对兄长的纪念也没有停止。明年,他希望能通过有关部门,申请去大和岛附近海域寻找哥哥牟敦康的遗体和他的战鹰。牟广丰说:“从打捞技术层面上看,这并不是难事。”

(责任编辑:朱亮)
------分隔线----------------------------

 


航空资讯快报


日本F-15那霸起飞时脱离跑道 机场被封2小时 日本F-15那霸起飞时脱
图:12月19日下午,日本航空自卫队那霸基地的F-15战机从那霸机...[详细]

 


破解私人飞机七大密码 破解私人飞机七大密码
图1:当飞行已成易事,人们便开始希望在飞行中彰显个性,越来越...[详细]

 


瑞士航空:中国市场将成为发展版图重中之重 瑞士航空:中国市场将
图:2010年8月25日,停靠在日内瓦国际机场的瑞士航空公司客机。...[详细]

 


万米高空通手机,你真的需要吗? 万米高空通手机,你真
图:“喂,你在哪里?”“嘿嘿,我在飞机上呢!”(李媛/插图)...[详细]

 


金正日逝世:未对朝鲜平壤机场航班造成影响 金正日逝世:未对朝鲜
图1:2011年12月19日,朝鲜平壤机场工作井然有序,金正日逝世并...[详细]

 


海口离岛免税店即将开业 设于美兰国际机场 海口离岛免税店即将开
图1:12月19日,“海南免税”正式亮相海口美兰机。海南省离岛免...[详细]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心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