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主页 > 低空开放 > 正文

低空开放后要力避外国飞机满天飞悲剧

2011-12-14 10:34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航空报 作者:徐一新  邓美琳 阅读: 次 我要投稿

中航工业召开纪念中国加入WTO十周年座谈会

  12月9日,中航工业召开纪念中国加入WTO十周年座谈会,就入世对中航工业发展影响以及中航工业发展对世界的贡献进行探讨,总结中航工业融入世界航空工业产业链、推进国际化开拓的成功经验,深入分析当前与未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中航工业副总经理顾惠忠主持会议并指出,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实施对外开放、融入世界经济圈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全面而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进程,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和贡献也日益增大。这十年来,中国航空工业直面挑战,积极应对,与发达国家的航空工业相比,经历了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再到现在对等合作、同台竞技的发展历程,在技术发展、经济发展、管理水平、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竞争心态也从最初“狼来了”的担心恐惧到逐步适应,再到主动出击、迎接挑战。

  中航工业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为世界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中航工业的销售收入从2001年约400亿元增长到2011年预计的2500亿元;进出口贸易从2001年的24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预计的80亿美元;海外机构从2001年以前设立的18家,增加到今天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的90多个代表处、子公司和合资企业;通过海外并购产生的海外直接投资从2001年的零,增长到今天的40多亿美元。顾惠忠表示,中航工业的发展也为当地交通的便利、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安全的保障、经济的发展等做出了应有贡献,促进了世界航空工业的融合和进步。

  中航工业副总经济师付舒拉指出,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如何站在集团公司甚至国家的高度去有战略、有组织、有步骤地开拓国际市场,是未来面临的主要挑战。在发展战略、贸易转型、参与制定国际规则、人才储备等各方面都需要具有前瞻性的准备。要形成国际竞争优势,首先要找到差距,其次要有措施和长远的规划。中国要真正把入世带来的“红利”挖掘出来,十年仅仅是开始。

  从2001年11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和贡献日益增大。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实施对外开放,融入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将中国对外开放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全面而深远的影响,更促进了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进程。这10年中,中国航空工业也受益于国家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经历了从与发达国家的航空工业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再到现在的对等合作、同台竞技的发展历程。

  入世之前,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惊呼:“狼来了”,大家担心入世对我国发展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忧患意识,才使得我们能够精心准备,趋利避害,锐意进取,促进加快发展。从中航工业自身来看,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航空人的共同努力下,入世对中国航空工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航空工业10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航空工业的销售收入从2001年的约400亿元增长到2011年预计为2500亿元,是2001年6倍多;进出口贸易从2001年的24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预计为80亿美元,今年是2001年的近3.3倍;其中出口从2001年的9.4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预计为45.7亿美元,今年是2001年的4.8倍;进口从2001年的14.8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预计为34.3亿美元,是2001年的2.3倍;海外机构从2001年以前设立的18家,增加到今天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的90多个代表处、子公司和合资企业。通过海外并购产生的海外直接投资从2001年的零,增长到今天的40多亿美元。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也为世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们的大量出口为世界的人们带来了交通便利、生活水平的提升、安全的保障;我们的进口和海外投资,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当地就业,增加了当地的税收等,世界航空工业的融合,还促进了世界的和谐。

  今天我们在这里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在座诸位都是在各自的工作经历中对企业发展、海外业务开拓做出了贡献的领导,你们肯定体会更加深刻,希望你们借此机会畅所欲言,重点谈谈入世对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影响和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对世界的贡献,大家可以谈成就、体会、感想,感人的故事,也可以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当前与未来中航工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以及集团公司融入世界航空工业产业链、推进国际化开拓应采取的新思路、新举措。 付明耀(中航工业经理部副部长)

  我是2001年到集团总部的,一个非常明显的感觉就是,当时几乎所有人对于入世的态度都是恐惧。现在经过10年的变化,我觉得有几大转变。

  第一,10年来,我们在心理上实现了从不自信到自信的重大转变。当时的恐惧来自于对产业的担心。当时的特殊情况在于,2001年的时候,航空产品和非航空产品的比例大约是2∶8,民用航空在这之前开放程度已经较高,因此受到的冲击较小。但是非航空产品占的比重很大,所以我们担心整个产业入世后,可能会弱不禁风。但是经过这10年的发展,我们的产业以及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刚才听到顾惠忠副总经理介绍的数据以后,我觉得非常振奋,我们取得了跨越发展。

  林左鸣总经理在纪念新中国航空工业成立60周年的文章里也提到,我们在产业发展和地位上经历了三个转变,可以说是我们从不自信到自信的转变。2001年的时候,我们的航空业整体还是打工仔的身份,后来逐步发展到对等合作的身份,从望尘莫及到同台竞技。2001年,我们还是跟踪学步,这几年我们真正实现了自主创新。因为有这样的重大改变,所以我们实现了由不自信到自信的巨大心理转变。

  第二,我们实现了从不懂规则到具有国际化意识的转变。加入WTO之前,大家觉得很多东西不懂,将来打交道可能有很多麻烦,当时恐惧的也有这方面。现在我们熟悉并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了很多规则,更难能可贵的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国际化的程度非常高。我们在国际化意识方面实现了很大的提升和转变。

  第三,我们在双向交流方面,即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步伐大大加快。刚才顾惠忠副总经理提到的几个数据就非常明显,我们不仅大量出口,也大量引进;我们不仅希望提升自己,同时希望为社会、为世界做贡献。所以我们引进来、走出去都实现了同步发展。

  第四,现在中航工业更加开放、更加透明了。加入WTO最大一个特点就是开放,我们现在的开放不仅是对我们国人的开放,同时是对全球的开放。

  高大岭(中航工业经济院政策研究部部长)

  我主要想从政策研究角度谈一下感想。大概2000年的时候,我承担了一个国防科工委的课题,关于加入WTO对国防科技工业的影响。入世之后又做了一个跟踪的研究,所以今天我的题目就是《“瞻前顾后”谈加入WTO对航空业的影响》。

  “顾后”就是我们先将当时研究的想法与入世后中国的发展情况对照,看我们当时的研究思路有没有偏差。入世之前做研究,因为当时好多谈判没有进行完,主要是从WTO的基本规则和中国国防工业的基本状况出发,判断一下影响。当时的判断现在看来还是比较悲观的。第一,我们是国防科技工业企业,首先是国有企业,在当初的条款里,对国有企业有特殊的条款,而且入世之后对国有企业在补贴方面、倾销方面都有针对性的条款和一些约束。第二,我们是军工企业,军工企业长期以来和政府联系比较密切,相互补贴比较多。第三,军工企业又是负担沉重的企业。入世之后我们的补贴可能会取消,但是我们同时又承担很多负担,加之国外针对我们的国有企业有一些反补贴、反倾销调查,我们可能会承受不了。当时的预计是比较悲观的,现在看来是过分悲观了,并且也不准确。

  事实上,入世给航空工业和国防科技工业提供了更加开放和进一步发展国际合作的重大机遇,给整个国防工业的管理理念、机制体制方面的改进提供了一个很大的机会。

  入世后,我们倾向于研究比较具体的条款,经过反复研读,印象深刻的是这几方面。一个是我们加入《入世议定书》有两个歧视性条款,第一个是第15条,对中国的企业在反补贴、反倾销的时候,可以不参照我们国内的价格,因为我们不是市场经济国家。第15条里关于反倾销这个条款入世5年就取消了,但是反补贴这一条没有取消的期限。另外一个是关税减让表。我们发现,入世之后民用航空器的关税税率都进一步降低。第三方面关注的重点是民营航空工业和汽车工业。当时国防科技工业的各大领域我们都研究了,我对航空工业印象比较深,因为是我起草的,重点关注民用航空器,因为民用航空器如果反补贴的话对其影响比较大。另外是汽车,因为当时汽车是一个支柱产业,担心这里面会有影响。第四方面印象深刻的是,入世不久,某国大使馆给我们政府的各相关部门打电话,询问中国政府对民用飞机的补贴状况。当时我们起草各种报告以应对这个问题。所以入世之后,实际性的影响确实产生了。

  现在回头来看,入世对我们国防工业的影响,对航空工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入世对我们航空工业实施“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战略,也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本环境,尤其是融入世界产业方面,没有入世的话,现在是想象不到的。

  另外谈“前瞻”,从政策研究的角度来讲,加入WTO对于中国航空工业来讲,我们只是处于发展道路的中途。我有几点看法。

  第一,我国民用航空工业现在还不是欧美主要经营企业的对手,产品还没卖到他们国家,在主要市场上还没有和他们真正竞争起来,所以他们对我们关注度不高。一旦我们的公务机、大飞机、直升机真正往市场上卖,打开欧美市场,那么打官司的机会可能就会多起来。

  第二,我们实行“两融”战略,尤其是融入世界航空产业,民用航空工业要想参与国际竞争,将来一定要加入《民用航空器贸易协议》,这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民用航空器贸易协议》是一种诸边协议,WTO本身是多边协议,只要是加入的国家,都享受最惠国待遇。另外还有几个协议,如当时的牛奶、牛肉、政府采购和民用航空器贸易这四个协议是属于诸边协议,只对参加者有约束力,对于不参加者没有约束力。当时中国政府没有参加。我国承诺,政府采购协议我国逐步加入,我国没有对加入民用航空器协议给出时间表。但是一旦我们自己真正开始制造并销售支线飞机、大飞机和各种民用飞机了,那么国内市场容量肯定是不够的,必须走向国际,和外国正面竞争。这时如果不加入贸易协议,它里面规定的零关税、技术壁垒、进出口的数量限制等政策我们都享受不到,这对我们真正走向世界、融入航空产业链肯定是不利的。我们一旦发展起来之后,加入该协议是没有选择的。所以我们现在就做好准备,认真研究这个协定以及它对我们的影响,包括法律措施等。

  第三,我们低空空域现在还没有放开,通用航空的民用市场没有真正发育起来,因此我们的航空市场、民用航空工业等受发达国家欧美航空工业的冲击还不明显。一旦空域放开了,他国的飞机会大量进来,这时候我们和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按照WTO协议打官司的机会就会增多。我们曾经判断,加入WTO之后对我国汽车工业肯定是一个冲击,现在看这个冲击是很真切的,现在大街上跑的国产品牌汽车已经微乎其微了,几乎全是外国品牌汽车。如果现在我们不做好准备的话,一旦我们的低空空域放开,再加上我们的民用航空器诸边贸易协定,那么过不了几年,我们天上满天飞的就会是外国飞机,那我们的航空工业发展就不容乐观了。

  加入WTO对我们的影响是持续性的,我们还会认真研究各种协定,以及这种协定对我们的影响。但是我们觉得不要怕,因为当初我们觉得一加入WTO就像狼来了一样,狼会把我们这群羊吃掉,但是看来并没有。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和竞争力,对航空工业本身也充满信心。我们要往前看,随着中航工业“两融、三新、五化、万亿”战略的逐步推进,我们的竞争实力会逐步加强,会更加深入融入到世界航空产业链之中。航空业的明天也会更加美好。 廖全旺(中航工业经济院副院长)

  我想谈两个观点,一个是要提高软实力,第二是要重视和加强知识产权。第一,应该着力于提高企业的软实力。龙永图是当时入世时中国代表团的团长,在跟美国代表团谈的时候,他就有一个感触:两边的代表团后面的支撑不一样,美国代表团后面有强大的智库在支持他跟中国谈判,中国后面没人。10年过去了,这种局面实际上没有根本改观。我们入世这10年来取得了很大成就,有很多数据,最近也在不断地总结。但是可以看到,很多成就我们是做出了牺牲的,比如资源、环境,包括我们目前相对的劳动力的竞争优势。我们这样的发展模式,现在也被西方国家用反倾销拿来说事。我们在反倾销、知识产权等方面的诉讼好像败得多,胜得少,所以我们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在规则和软实力等方面,我们跟国外发达国家比还是有差距的。

  10年来,我们在资产、资本的意识方面越来越强大了,但是我们在软实力方面的进步或者实力的提升方面还是有差距的。现在国家的节能减排、国家对我们碳排放的压力、资源的可持续性,以及建立和谐社会劳动力成本逐渐抬高等方面,都需要我们提高软实力。

  举个例子,iPod定价299美元,富士康公司加工生产,1个获得4美元收益。而苹果公司只靠创意、知识产权,获得114美元收益。苹果公司靠软实力,而我国提供硬实力这块,但真正要求高的面板等也不是我们做的。所以从这里能看出我们的差距。

  第二个观点是从现在科学发展看,我们要重视知识产权。我们必然要从挣4元钱发展到挣114元钱。但是,挣4元钱的时候他可以让你干,不跟你计较,因为他不挣血汗钱。可一旦你要去靠软实力去挣114元钱、去跟他分食时,面临的就是将来知识产权方面摩擦的增多。现在的摩擦是反倾销问题,一旦我们提升软实力后,知识产权方面的摩擦会增多。

  从我们的发展看,原来我们搞军品,对知识产权不是特别强调,而我们搞民机,甚至包括将来搞外贸机,可能都有知识产权的问题。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说,我们都要加强知识产权,包括自身的保护、合理利用、懂得这方面的规则等。

  杨鹰(中航技副总经理)

  加入世贸组织有两个基本要素,一个是市场经济,一个是开放市场。我理解其中的核心本质就是合作双赢,从我们许多成功的合作双赢的例子中看出,在合作中不能仅仅考虑自己利益,同时也需要与合作伙伴共同进步,促进世界他国的发展。但是在核心利益上,立场需要坚定,明确坚持己方原则。我们在国际合作的关键点上进行合作双赢的成功斡旋的案例,不仅取得了国际贸易的巨大成功,也为双方的共同进步做出了贡献。

  张光剑(中航国际副总经理)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改革开放的大事。中国入世的谈判谈得很艰苦,从原来的加入关贸总协定一直谈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虽然谈判很艰难,但是中国政府坚定地加入这个组织,我觉得肯定有它重要的意义。

  加入世贸组织的这10年来,对国家的改革开放、对中航工业很有意义。首先入世大大促进了中国企业和外部世界经济的接轨,使我们的经济行为能在世界贸易的统一的规则下按照市场的规律运作。但是在共同遵守规则的过程中,西方社会也有对我们保留的一些东西,这使我们压力很大。但是加入世贸确实促进了我们企业市场观念的改变,促进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态势,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基础。

  第二,入世促进了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加入世贸组织,促进了中国更加外向型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过去我们有一种担心,民族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入世以后,对外技术门槛、商务门槛等降低了以后,对中国民族工业会造成冲击,将来中国的民族工业是不是会受到制约而发展不起来。现在看来,开放和入世促使我们的企业提高了技术水平,使其能够和世界先进国家企业的产品进行竞争,在同一个舞台进行发展。你的产品如果不提高,就没有办法和人家竞争,就没法打仗,那你只能买人家的。因此促使了国家对发展民族工业更大的决心,也促使企业民族自尊心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第三,入世促进了我们对新技术的引进。通过开放,我们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在造船业、汽车工业、航空工业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收获。从航空工业来说,这几年我们加强了和国外航空工业的交流,我们收购了西方的FACC、西锐公司等企业。如果没有WTO,可能在收购的过程中会受到更多制约。从这方面来看,我觉得入世对航空工业和国外的合作,和推进中航工业“两融、三新、五化、万亿”战略、融入世界经济积累了很好的经验,提高了制造工艺水平和技术水平,促进了中航工业将来进一步和世界交流,使世界性的航空产品的特性能在我们这里得到发展、发扬。

  同时,入世也促进了中国产品的出口。中国的企业加入WTO以后,随着整体性能的提高,我们的出口也在增加。这10年来,中国的民机制造业水平不断提高,原来的螺旋桨飞机从运7,运7-100、运7-200,后来发展到MA60。这10年来,成交了将近200架的MA60飞机,在全世界亚非拉将近十几个国家在飞,为中航工业争得了荣誉,也为世界经济做出了贡献。运12飞机10年来也成交了100多架飞机,出口到世界各地。因为航空技术的全球化,我们的飞机里面更换了西方的电子设备,打破他们的封锁,促进自身水平的提高和出口贸易。

  随着我国对民用飞机的重视,国家搞大飞机,中航工业下一步研制螺旋桨飞机MA600、MA700,还有通航飞机的立项,将来民用飞机的发展可能更大程度地要和国际接轨融合。所以加入WTO,能够为中航工业、为民用飞机的发展创造一个很好的合作环境,促进我们的合作。

  另外,加入WTO以后,要考虑的很重要的一点是如何提高我们的经济质量。在开放经济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学先进的技术,缩短我们工业发展的进程,减少污染,减少资源的过度消耗,把中国的经济质量搞上去。借助WTO以前取得的成果,使中国的民族工业、经济质量更高,使我们的经济按照更加环保、更加高效的道路发展。我相信随着国家政策改革的不断深入完善,这个目标会有进一步很好的成果。夏群林 (中航工业直升机副总经理)

  WTO是制定规划以推进全球经济化,和协调各个贸易方遵守规则进行裁判的一个组织。经济学有四大定律,其中两条跟经济全球化有关:一条是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一个较好的办法;第二条是贸易会使我们生活过得更好。所以WTO组织这些原则和实践是遵循了经济学规律的事情。10年前加入WTO的时候,我们有很多担心,实际上也付出了代价。但是现在看来这个付出是值得的。现在可以看到,我国过去的汽车很贵,现在不仅汽车价格下降,而且我国高档车的比例跟西方应该是一样的。不仅如此,据说世界上现在最高档的那些汽车,最多的还是卖到中国。所以入世是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但是更多的不仅是东西进口,而是我们更多的东西出口了。现在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手机和计算机的制造国和消费国,也是第一大的汽车、船舶制造国,这些都是加入WTO给我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让人民的生活提高了,让我们生产的竞争力提高了。

  经过这10年的提高之后,现在中国的状况跟过去不一样了,我们产业的状况跟过去不一样了,我们自己跟过去也不一样了。在不一样的时代、不一样位置的时候,我们需要做一些转变?我想有这么几点。

  第一,我们要从过去的弱国心态转移到强国心态上来。10年前我们考虑最多的是什么?是怎么自我保护。10年前我们搞民机和适航的时候,第一个想的事情是怎么获得豁免,这都是把自己放在比较低的位置上去做的,也因为那时候我们水平确实不高。到今天,从一个强国心态出发,我们要想怎么能够做到世界上最好。所以现在做直升机、民机的时候,我们不再去想怎么豁免,第一个想的是怎么做才能够达到CAAC的要求,才能达到FAA的要求,包括哪些东西要更换,哪些技术要提升等。这就是心态的转变,也导致整个工作思路的转变。

  第二,我们要从地域观念转到全球视野。过去我们做一个项目,首先在想中国能卖多少架飞机,然后看中国民航能发展多少。当初我们预测中国民航需要300架飞机,而现在是3000架了,所有人都吓一跳。所以如果你的视野没开阔,对长期的预测就不准确。我们做航空的,干一个项目都是几十年的项目,所以一定要把自己的眼光和市场扩展到全球。只有这样,我们做出的决策才是可持续和具有竞争力的。

  第三,我们应该从被动的意识转到主动的意识。被动是什么?就是过去他人制定规则,我们被动响应。并且他人的决策只要没有影响到自己,自己也不去反对,也就意味着弃权。这种反应在过去因为自己的力量不够的情况下是可以的,但现在的情况是,我们的家大业大、事情多了,这就需要我们主动积极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去,参与到一种前瞻性的、国际多边的谈判中。在航空领域里,世界上也有若干组织,刚才的同事也提及我们在民用航空器方面,出于过去的自我保护状态而没有加入《民用航空器贸易协议》。而现在是我们大力把自己飞机卖出去的时候,这就要换一个思路了,大家应该想怎么样进入到这个规则里面来。这就要我们从被动到主动,开拓视野。有些东西我们也不能指望国家和政府都替我们办了,航空的事情说到底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得我们自己来办,哪怕不能由我们自己出面,也应该由我们推动政府去办这些事情。

  第四,我们应该从过去遵循的一些追随战略转变到一种超越战略上来。集团已经提出来,过去我们是望尘莫及,然后是望其项背,现在需要并驾齐驱,但是还没有提出我们要领导潮流。

  如果要在业界站住脚,不能说样样都做得好,总得有些方面做得比别人好,才能够真正立住脚。这样的话我们在产品战略和经营战略上都要进行改变。过去我们考虑美国人做了什么事情,我们跟着做多少年再赶上他。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是,美国人是这么做的,法国人是这么做的,我们怎么采取一个不一样的做法,才能够比他做得好,特别是在中国市场上。现在直升机公司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在民用直升机这个领域里,换一套跟他国不太一样的打法,争取通过这种打法,在中国市场上做成领袖,做成老大,如果我们能够实现这个目标成为中国的老大,恐怕我们就能成为世界的前三名了。这也是我们从一个观念的转变,从追随战略到超越战略的转变之后,我们才能够定下来这种发展的战略。

  这是关于WTO组织我临时想到的一些过去看到的变化,和我们现在应该做的、以适应新的形势发展要求的转变。 王军(中航科工副总经理)

  我想从两个层面,一是从自己所经历的或者所听到的和看到的谈谈入世10年的感受;二是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谈谈以后,比如后3年、后10年在入世的环境中,在整个融入世界经济的条件下,我们能做些什么。

  入世10年是振奋中华民族精神的10年,从国家的外汇总额、进出口贸易总额看,我们在世界已经数一数二。虽然外汇多了会产生一些问题,但这数目的增长是一种标志,说明这10年是国家高速发展的10年,是财富大量积累的10年,也是各种问题充分暴露的10年。

  我自己在10年的过程中,也经历过一些事情,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外的合资合作上。入世给我们带来很多合作的机会,也让我们积累了很多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这都是我们过去没有接触到的。在这10年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望尘莫及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已经可以在合作中提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在工作量上可以划分了,涉及到核心技术和利益的时候可以去争取了,已经到了同台竞技的阶段。

  从自身产业看,航空产业还有一定的滞后,所谓的滞后就是裁决或者关税这种惩罚,对外的一些壁垒,涉及一些官司,还没涉及航空产业。我们现在还不够强大,当我们的低空领域放开的时候,当我们的飞行器真正走到国外去,或者露出走到国外这种趋势的时候,各种惩罚和官司就会接踵而来,这是我们需要在入世10年里总结和思考的问题。

  结合自身岗位谈,中航科工是国家入世后在境外上市的公司,这得益于入世后总体的宽松条件和环境。但在上市后,如何借着融入世界经济和世界经济本身一体化的时候,或者是准备接受这种冲击的时候,来壮大自己,是我们现在要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董事会给中航科工定位的是航空工业民用制造产业的国际化融资平台、合作平台,怎么更好地来发挥这个平台的作用,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很大的课题。我的想法是每年从市场不断地进行融资,按照现在这个条件,我们有这种能力,但问题是,我们本身规模太小,容易到达临界限制。不管是资产注入也好,或是本身的增发也好,还是重新配置也好,如何把盘子做大是我们需要打算的问题。不能走一步干一步,干一步再走一步,缺乏谋划性是我们突出的问题。

  我们现在的股价比较高,从每股的收益和价格的匹配看,是在香港这种市场上很难看到的高倍率的股票,其存在有其合理性,就是有一种期待,期待国内产业发展的先驱落到航空产业上来。当一个产业作为后续整个经济的引领者的时候,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反过来,利用后续条件比较好的机遇和市场,可以大大促进我们产业的发展。

  总而言之,入世证明了我们国家是开放的,这种开放的洪流是谁也挡不住的,入世开阔了国人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思维范围,也改变了我们很多的思维方式。 田学应(中航工业机电分党组书记)

  我主要从机电系统公司自身的情况谈谈对加入WTO的感受。

  机电系统公司是集团在入世前后变化最大的一个群体。我们下属有24个成员单位,大部分成员单位都处于三线地区、西部地区,现在贵州有4个,四川有4个,山西有7个,15个都在西部地区。这些单位的规模都不大,都是中小型,人数还不少,整个机电系统公司下面有将近7万人,占中航工业的1/6。

  在加入WTO之前,这些中小型单位大部分都地处边远地区,观念比较陈旧,“入世”对他们的冲击非常大。加入WTO后的三到五年,这几十个成员单位基本还处在改革脱困的阶段,随后我们通过兼并破产、逐步分离、债转股等手段,通过减人、减债、减负担,到2005年才真正实现了轻装上阵。“练内功”也是“被逼”的,在巨大的压力下,逼着我们前几年就要改革,要甩掉包袱。2005年以后,我们从内销型开始逐步转向内销、外贸并重。摩托车原来每年几十万辆都是内销,现在内销、外销各占50%;我们的空调压缩技术主要出口到北美市场,现在在北美市场,我们的市场份额也占到50%,明年准备达到70%以上。入世后,经过脱困,我们走出去了,成为内销和外贸并重的一个企业。

  集团公司整合重组以后,我们按照集团公司“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战略要求,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如果没有加入WTO,这个很难做到。原来航空外贸主要通过中航技,现在我们自己可以做一点事了,比如转包生产,我们与GE、古德里奇、伊顿、UTC等建立了稳定的转包生产合作关系。同时我们为波音737、747、757、767、777、787,以及空客的A318、319、320、330、340、380等燃油系统、电源系统进行转包生产,扮演一个供应商的角色。

  在国际方面,我们通过技术合作、能力合作、战略联盟等方式展开项目合作,以50︰50的比例成立合资公司,和国外企业同台竞技。另外得益于WTO给我们施加的压力,我们开展了不少海外并购。

  我们机电系统在集团公司的带领下,前景光明。我们有信心今后继续加强国际合作、国际开拓,“走出去”,成为跨国公司,通过资本化运作,实现整体上市。 付舒拉(中航工业副总经济师)

  2001年的时候我正好在集团公司市场部和市场对外合作部当部长,那个时候分管集团的外贸、市场营销、对外合作。当时对入世总的态度就是“狼来了”,那时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就是克林顿在国会答辩,中国入世,两边都在庆祝,中国在庆祝说我们胜利了,克林顿在国会答辩说胜利了。克林顿在答辩中说,入世将使中国的国有企业消亡。也就是说,外界是这种看法,我们内部也存在这种担心。从国家层面上说,确实有借助外力来推动或深化当时中国在经济上的市场化和进一步开放。但内部又有很多担心,认为产业还没有准备好,有点仓促上阵,怕吃亏。10年后客观来看这件事情,我觉得入世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

  遵循国际规则是我们入世一个最基本的条件。近10年来,从市场经济的体系建设、政府职能的转换,包括法律法规的完善,应该说是有外力的作用。从贸易进出口,国内合资合作,扩大就业等方面看,人民的生活质量大幅提升,资本市场不断开发,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国家层面上的这些变化,虽然不是直接对着每一个企业,但作为中国的骨干企业,我们是受益者。无论是企业的深化改革,管理水平与竞争力的提升,产业的转型升级,产品的更新换代,还是中航工业这10年来在经济规模、外贸规模上的变化,都受益于WTO,而且由于这种危机意识,使得企业加快了发展和改革的步伐。

  入世给整个社会环境带来的变化是很明显的。我们那时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外贸经营权彻底放开。这对以外贸为主的企业冲击是很大的。实际上外贸企业本身的转型升级,出口产品的结构调整,在这些年一直推动着外贸类企业的发展。现在国内还有很多外贸型企业,转型得更大、更彻底,可能发展得也更好,这是一个现实。

  我的观点是,目前来看,整个国家和企业现在又到了一个新的起点。在观念上,我们入世是主动的,但是为入世做的准备是不足的,而且是被动的,很多企业是被动的。现在我们是不是又到了这么一个状态呢?我认为还是这样一个状态。

  比如说国家,我们现在的经济总量在世界排到了前位,进出口贸易更是第一,经济总量第二。所以我们在国际舞台上,需要一个更加国际化的国家形象。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准备好了吗?我觉得没完全准备好。所以现在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有些被动地在做工作。

  从国家的经济发展来看,一个是扩大内需,就是外向型经济不能持续,另外一个,企业要国际化。企业国际化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现在的企业竞争已无明显的国界划分了,所以无论在哪干,都有国际标准;另外一个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仍然需要面向全球。入世带来的产业转移,给中国这些年来发展带来的机遇,让我们面临了一个新的挑战,就是国内现在的产业结构要向世界范围转移。对国际化,或者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家的国际化,和企业的国际化,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我们是被动的,或者说前瞻性还不够。

  中航工业现在是世界500强,我认为中国在世界500强企业当中的企业还不能真正叫“强”,应该叫“大”,叫世界500“大”,我们要认识到差距。以前我们是买人家东西来发展航空工业,后来转向合作,因为市场更开放了,国家开放了,政策开放了,所以合作变成了引进技术的合作,转向为产品出口的合作。现在从过去以贸易“走出去”为主,到现在资本“走出去”,这一点从我们的并购成绩就能看出。

  我们有了一个宏观的意识,要出去。比如我们的“五化”,其中有一化叫国际化,去年的工作会议提出“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但作为国家特大型企业,我们在未来的10年甚至20年,如何真正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企业,如何真正有战略、有组织、有步骤地去开拓国际市场,我觉得准备还不够,而准备不够是因为认识还不够。

  入世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机遇,但是入世本身给我们带来的挑战,航空产业的感受远不如其他行业。像反倾销,这对我们是很不利的。实际上入世本身,我们还没有真正从主观上要参与制定规则,甚至在规则的解释方面,我们的能力现在都不够,很多准备是不充分的。

  入世本身有两个是对我们特别不利。一个是关税结构,实际上关税结构决定了国家产业发展的地位,西方国家起步早,所以在入世谈判上,西方是居高临下的,就是说在打仗的时候,人家站在山头上,你就在底下。关税有利于你发展的,是技术含量低、增值含量低的东西,而关税不利于你的,对你限制的,是技术含量高、盈利空间大的。另外一个是市场经济地位。对中航工业来说,我们要未雨绸缪。

  我的观点是,中航工业要把“五化、万亿”落到实处,国际化是必行之路。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不仅仅是群众运动,需要站在集团的高度,甚至站在国家的高度来思考,包括它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则,包括它如何形成相对的竞争优势,包括它的人才准备,包括到国际上竞争。我们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的认识还有很大的差距,部分企业在这方面有了一些体会,但作为集团整体,我们的干部员工在各个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同时集团公司与跟其他行业的“走出去”做得好的国企相比,也是有差距的。比如最近中建国际在水泥这个领域,参与国际竞争投标,尽量不享受国家优惠政策,他们认为如果享有了这种外援政策,今后竞争力就要下降。而我们现在还在尽量利用外援政策,才能把产品推出去,我觉得这就是差距。

  另外一点,在其他领域,包括工程承包领域、铁路各个方面,我们现在从技术水平、从竞争力这些方面,要形成我们的国际竞争优势,首先要找到差距,另外是要有措施,要有长远的规划。我认为中国要是真正能够把入世带来的这种红利挖掘出来的话,10年仅仅是开始顾惠忠(中航工业副总经理)

  入世现在已经整整10年了,我自己的体会是,这10年,我们对加入世贸组织开始是恐惧,我们航空工业当时感觉是有冲击的,特别是民机产业。后来逐步到适应,就像企业上市一样,开始也怕,但是上市后,感觉监管越来越严格、越来越规范,通过几年逐步适应了,现在进入了主动迎接挑战、主动出击的阶段。

  我们这几年取得的成绩,充分反映了这10年的过程。我们在10年的发展过程中,从中航工业的实际看,我们在技术发展、经济发展、管理水平、人才培养成长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应该说中航工业经受住了这个挑战,而且在这个挑战当中不断成长、发展。

  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看,我们还有不足。我们与具有国际影响力、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比,无论是经济规模,海外收入的比例,企业和产品的品牌,系统集成能力,并购重组的能力,还是国际化的人才,要成为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公司,成为一个全球化的公司,我们确实还有差距。这一点,我前段时间参加剑桥学习以后,体会还是比较深的。GE公司50%的业务收入都是在海外,波音、空客60%~70%的收入都在境外。什么叫跨国公司,什么叫企业业务的全球化,海外业务收入是一个重要指标。

  谈到系统集成能力,我们现在还是在产业链的中低端,在价值链的中端和低端,波音、空客等处于高端。为什么当时要国家补贴?因为我们是属于后来者。现在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我们面临的挑战还是很严峻的。刚才大家讲了,这几年能够取得这么大成绩,是我们后面发展的一个很好的基础。我们现在的理念有了很大转变,过去都指望国家补贴,完全是计划经济,但是现在我们基本上都适应了,转包生产,包括出口,大家都能按照国际规则办事。这10年我们建立了很好的基础,我们的技术水平、产品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比如民机,以前要跟人家同台竞争还是很难的,但是现在通过我们这几年的努力,通过我们产品水平的提高、质量的改进、服务的改善,现在我们的民机订货量是200架,向国外交付了38架,而且反应也不错。MA60已经成为老挝、津巴布韦的政府专机了。我们通过竞争,提高了能力水平。去年我到肯尼亚,中航国际出口了大概几千万美元的工程机械到肯尼亚,他们的青年军司令说这都是你们中航国际给我们提供的装备,对我们肯尼亚的经济发展、解决就业起了很大的作用。我感觉很自豪,那些装备跟我们以前看到的国际水平差不多。所以说这10年对我们的发展,对技术、装备的提升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们人才的储备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0年前,我们也就是十几个办事处,现在有40多个国家近90个,有这么多办事处,有一大批国际化人才,这也是我们这个事业不断兴旺发达的标志。包括我们能够成功并购FACC、美国大陆航空发动机公司、西锐公司,这跟我们多年培养国际化人才、吸引国际化人才都有极大的关系。

  我们的管理水平也有显著提高。比如流程再造、平衡计分卡、知识管理,还有一些新的管理工具,在我们的系统里绝大多数都得到了推进。所以我们管理水平的提高、人才的成长,促进了我们整个事业的进步。

  所以我想,不管将来有再多的挑战、再多的困难,我们的事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包括我们境外的上市公司也都是这样,包括中航国际在香港的上市公司,这几年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责任编辑:高沛勇)
------分隔线----------------------------

 


航空资讯快报


从小有个飞天梦 合肥“飞机狂人”造4人飞机 从小有个飞天梦 合肥
图1:二杨师傅自造的飞机。 没有专业的制造设备,也没有专业的...[详细]

 


法国里昂机场安保人员罢工致乘客大面积滞留 法国里昂机场安保人员
图:法国里昂机场安保人员罢工引发乘客大面积滞留。 当地时间12...[详细]

 


国产大飞机进入设计阶段 机上可打电话上网 国产大飞机进入设计阶
图:2010年11月15日,国产C919大型客机展示样机在珠海航展展馆...[详细]

 


津巴布韦航空负债导致乘客等待滞留近一周 津巴布韦航空负债导致
图:航空公司负债导致乘客等待滞留一周 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由...[详细]

 


东星告民航中南局一审败诉 东山再起困难多 东星告民航中南局一审
图:停机坪最远机位“孤独”的东星飞机 12月9日上午,中国民航...[详细]

 


阿航A380推出无线上网 未来覆盖A380全机队 阿航A380推出无线上网
图1:乘客在阿联酋航空A380商务舱内体验无线网络服务。 近日,...[详细]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心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